热门搜索:

公司主营业务有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节能评估报告、水土保持验收、水资源论证、土地复垦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是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在法律、法规、决定规定禁止的不得经营;法律、法规、决定规定应当许可(审批)的,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凭许可(审批)文件经营;法律、法规,市场主体自主选择经营。

水资源论证流程及水资源论证报告目录

时间:2022-05-23点击次数:580

水资源论证过程

水资源论证分为三个阶段:

水资源论证报告目录

水资源论证报告分为十章, 涉及的内容因具体项目而异。

第一章总论1.1.项目来源1.1.1委托单位1.1.2承担单位和工作流程1.2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1.3. 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1.2.2. 规程规范1.4. 项目选址、有关部门的审查意见1.5. 取水规模、取水水源和取水地点1.6. 论证工作年级和水平1.7. 以地下水为取水水源的分析范围和示范范围,应综合考虑地下水取水水源的平面位置、目标含水岩组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地下水直径排放条件等,以地下水源相对完整或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为地下水取水水源示范范围。要求如下:a)水文地质单元面积大的,可以在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及其影响范围的基础上适当延伸,或者结合地下水源保护区边界划定地下水源示范范围;b)以矿坑排水为取水水源的,应综合考虑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矿床充水条件等因素.并考虑矿坑排水影响的区域.划定地下水取水水源示范范围。以公共供水为取水水源的,应综合考虑供水水源、供水范围和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合理确定取水水源范围。

1.8. 论证委托书、委托单位及承担单位附分析范围图、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图、取水影响范围图、退水影响范围图

第二章项目建设概况2.1. 项目概况简要介绍建设项目概况,包括建设地点、占地面积、项目规模、产品、总投资及节约保护水资源方面投资、建设计划和进度安排等,并附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根据相关技术文件,简要说明项目生产设备、装置、生产工艺、工艺路线、产品方案和年运行时数等。改建、扩建项目应说明已建(在建)项目的基本情况及施工建设、运行投产情况.生产工艺、规模和设备。从项目所属行业、建设规模、技术、设备、生产产品等方面,分析建设项目与国家产业准入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的一致性。建设项目有多个施工方案时,应重点从水资源条件进行比较和分析。严格控制缺水地区、严重水污染地区和敏感地区的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建设。对于改造扩建项目,应说明改造扩建项目与已建项目退水的关系。2.2. 项目名称、性质2.3. 项目单位2.4. 项目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2.5. 项目建设内容2.6. 建设规模及分期实施意见,职工人数和生活区建设2.7. 建设项目取水情况2.7.1. 工程用水保证率2.7.2. 水质要求2.7.3. 取水地点2.7.4. 水源类型2.7.5. 项目取水方案说明建设项目取水水源类型、取水方式、取水工程(或设施)位置、取水规模、取水工艺、取水水质和设计保证率要求。说明建设项目主要用水环节(或系统)采用的工艺、设备、技术、用水量、水质要求和回收工艺,明确项目采用的节水措施、节水技术和配套节水设施,并附项目用水工艺流程图。说明建设项目主要用水环节产生的污水量、污染物类型、污水处理工艺、设备、技术、污水处理回用情况。4.说明建设项目的退水方案,包括退水地点、退水方式、退水量、退水水质和退水工艺。施工期间需要取水的.应说明施工期间的取水、用水、污水处理和退水方案。改造扩建工程日应说明水资源示范、取水工程或设施验收运行、取水许可证、水平衡试验、节水设施运行等。2.8. 工程退水影响范围应涵盖受退水影响的水功能区、退水影响的相关水域和受影响的取水户,要求如下:a)正常工况下退水的影响范围主要考虑,异常工况或事故条件下退水影响范围应考虑;b)退水退水排入市政污水收集管网或污水处理厂,应考虑市政污水收集管网的覆盖范围、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和能力。退水影响范围应以水功能区图为底图,标明河流污水出口位置和受影响水域范围,主要取水出口位置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范围,并附表,说明主要取水出口的基本情况。第三章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分析应在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基础上,阐述水资源及时空分布特点、水质现状和标准、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简要介绍了河流流域水分配方案的分析范围,说明了总用水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污染物总量指标及其实施情况。3.1. 基本情况3.1.1. 地理位置3.1.2. 地形地貌3.1.3. 社会经济概况3.1.4. 水文气象3.1.5.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3.1.6. 河流水系3.2. 水资源现状简要阐述了自然地理、水文气象、河流水系、水文地质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分析。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水资源公报,结合调查和收集的数据,简要介绍了分析范围内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时空分布特征、水资源的可用性以及区域水资源的变化趋势。根据水功能区划结果,简要介绍了水功能区的功能和水质管理目标、水质监测截面的分布及其监测基本情况,并附上了水功能区和监测截面的分布图。简要介绍了分析范围内河流、水功能区、水源的水质及其标准。简要介绍了分析范围内主要含水岩组的水文地质特征和地下水水质状况。在地下水过度开采区域,简要介绍了地下水过度开采区域的类型、分布、数量、面积、过度开采程度和处理情况。参见地下水过度开采区域的类型和划分SL 286.3.2.1. 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3.2.2. 水资源总量3.3. 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3.3.1. 蓄水及污水处理工程3.3.2. 供水量3.3.3. 城市供水管网3.3.4. 项目区水工程现状3.4.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简要介绍了分析范围内的主要供水工程和水资源配置模式,并附有供水工程分布图。阐述分析范围内的供水、用水、污水排放,根据调查和收集的数据,根据SL 429要求分析工业、农业、生活和生态环境的供水和用水情况.统计相关用水指标,数据不少于5年。分析区域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控制部分的水质状况和变化趋势。对不同来水条件下的水资源供需进行平衡分析,评价供水短缺程度。根据国内外先进用水水平、区域和工业用水定额和节水减排要求,评价用水水平。。结合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质标准和生态环境保护,分析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等主要问题。

3.5. 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根据总用水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污染控制的要求,综合考虑水资源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取水工程的现状,分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业结构和水结构的现状,分析区域节水潜力。

第四章根据国家鼓励和淘汰的用水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目录,分析建设项目的节水技术和设备的合理性。钢铁、纺织印染、造纸、石油石化、化工、制革等高耗水企业应加强废水的深度处理和回用.节水器具的选择促进了生活用水农业灌溉日,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在东北、西北、黄淮海等地区,推进大规模、高效的节水灌溉,推广作物节水早期技术。改造扩建项目应收集建设项目取水、用水、退水的实际数据,并按照GB/T 12452要求进行水平衡,分析已建项目的节水潜力。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工作水平.确定用水合理性分析的工作深度。

4.1. 取水合理性分析4.2. 水资源规划配置要求4.3. 项目区水资源现状4.4. 根据国家相关节水减排和循环经济政策要求,结合当地水资源条件和用水效率控制要求,分析主要用水环节(或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合理性和先进性。根据项目所在行业的先进用水技术和技术,分析建设项目采用的节水技术和配套节水设施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靠性。根据建设项目的主要生产原理和设备参数,分析工程用水技术、污水处理工艺和回收工艺的合理性。4.4.1. 供水系统4.4.2. 排水系统4.4.3. 雨水系统4.5. 用水合理性分析4.5.1. 取水、用水、退水方案根据项目提出的取水过程.分析取水、用水、耗水、退水的关系,绘制水量平衡图,标明主要用水环节的用水量和设计参数。要求如下:a)重要用水单元应单独绘制用水流程和水量平衡图;b)受季节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绘制不同季节和年度水平衡图;c)城市公共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建设项目可省略水平衡图。冷却水总取水量超过30%的建设项目,应分别分析冷却水循环量的合理性。根据热平衡和水质,分析冷却水循环量和浓缩率的合理性。根据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回用的具体用水环节和水质水量要求,评价污水处理回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论证污水排放量和浓度的合理性。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见GB/T 32327。建设项目不排放污水.不排水设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应通过对材料平衡和水量平衡的分析进行论证。根据建设项目用水过程和水量平衡图,以水量平衡表的形式列出取(补)水、用水、用水、回用水和总退水,并说明各环节的水质。对于改扩建项目,分析项目与已建(在建)项目取水、用水、退水的关系,计算改扩建项目的相关用水指标,绘制整个项目的水量平衡图。

4.5.2. 节水措施和节水潜力分析在水平衡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建设项目的具体用水指标,可根据用水特点和实际需要适当增减。参照区域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国内外同行业先进用水指标、相关部门制定的节水标准和用水定额,对本项目用水水平的先进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和水资源管理要求,进一步采取节水减污工艺、技术和措施的可行性,结合各用水环节对水量和水质的要求。结合建设项目用水水平评价和可能采取的节水措施,进一步分析项目的节水潜力。4.6. 建设项目用水量验证应明确项目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用水量,进一步明确施工期高峰用水量和施工期多年来的用水量。在水工艺、水工艺和节水潜力分析的基础上,重新绘制水平衡图,比较示范前后的水变化,确定项目的合理用水量。在项目合理用水量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确定的项目取水方案和输水过程的损失,对项目总用水量进行验证。

第五章项目取水水源示范项目取水应符合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水量分配方案(或协议).满足水资源总量控制、水功能区污水总量控制、地下水管理等水资源管理要求。项目取水应满足水功能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地下水保护、生态保护等相关要求,满足河流较小流量或水量和湖(库)较小水深的要求.满足通航河道上较小通航水深。根据分析范围内的水资源条件和配置要求,根据建设项目的用水特点,综合考虑项目用水量和水质要求,合理选择取水水源。采用多水源取水的,应分别论证各水源,并进行多方案比较.提出合理的取水方案。5.1. 水资源论证方案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水资源管理要求.结合当地水资源条件,开展多水源方案比较,综合分析地表水、地下水等水源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提出合理可行的水源方案。水源比较应遵循合理利用地表水、严格控制地下水利用、科学利用其他水源的原则。促进矿井水的综合利用,优先考虑煤矿补充水、周边地区生产生态水。地下水开采方案应包括取水目标含水岩组,取水结构类型与结构、取水结构数量之间的距离、取水结构的位置、平面和剖面的布置(布置)形式、取水结构的计划开采量和开采过程。根据开采条件下地下水的动态预测,地下水开采对区域水资源、环境水文地质和第三方用水户的影响.分析论证开采方案的合理性。开采引起地下水动态变化较大时,论证工作等级为一级的,应当明确地下水动态监测方案;论证工作等级为二、三级的,应当提出地下水动态监测建议。地下水动态监测方案(或建议)制定见 GB/T 51040 和 SL 21905.2. 区域地下水资源分析5.3. 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取用地下水的,应附有相应要求的水文地质图、具有代表性的剖面图、水文地质钻探和水文地质试验结果、地下水动态观测数据,以满足相应的分级论证深度要求。在计算地下水供应、储存和排泄量的基础上,计算地下水资源量.分析地下水可供水量。合理概化水文地质条件,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水文地质试验和动态观测资料确定水文地质参数,对模型进行识别;利用识别后的数学模型,结合地下水开采方案,进行地下水资源可供水量分析计算和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动态预测。地下水资源可供水量计算方法应与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相适应,对计算成果应进行合理性分析。在地下水资源可供水量分析计算基础上,结合论证范围内已有用户和规划用户的开采量,计算可供本项目利用的地下水水量。阐明与本项目可开采量相对应的地下水开采方案,包括取水构建物类型、开采层位、开采总量与开采过程等。5.4. 单井出水能力5.5. 开采后的地下水水位预测5.6. 地下水水质分析地下水水质评价应执行GB/T 14848。地下水水质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a)根据用水水质要求选择相应水质标准,依据地下水水质调査或水质动态监测资料,进行水质评价;b)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应能反映分析范围内地下水水质状况和论证范围内地下水水质动态;c)地下水水质变化复杂的地区,应分区、分层评价。5.7. 取水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5.7.1. 水质可行性5.7.2. 取水量的可行性应根据特枯年和连续干旱年地下水补给条件的变化,分析地下水取水水源的可靠性。在地下水资源相对缺乏、现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或开采地下水易发生环境问题的区.应分析水文要素、含水岩组渗透系数等的不确定性。根据运行矿山的涌水量调査成果或新建矿山的涌水量预测成果和涌水水质等,进行矿坑排水源的可靠性分析。

第六章取水的影响分析应论证建设项目取水对水资源与水文情势、水功能与水生态的影响,分析对涉及敏感区域地下水影响.预测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涉及多水源取水的建设项目,应分别论证项目不同取水的取水影响。应分析建设项目取水与区域已建、在建和已批准拟建项目取水的叠加与累积影响。应针对取水影响,提出消除或减缓建设项目取水不利影响的措施及补偿方案建议。通过水权转让取得水源的,应分析取水用途改变后对地表水、地下水和生态以及出让水权方利益的影响。应绘制取水影响范围内水系和主要水利工程分布图,注明相关已建、在建和已批准拟建的取水口位置,图示应简洁、清晰。6.1. 对区域水资源状况影响取水可能导致水资源及水文情势变化的,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取水规模和保证率要求,重点分析较不利时段取水对水资源和水文情势的影响.在水网区、湖泊等区域和水库、闸坝等水工程取水的,应重点分析取水对水位和较小水深的影响;在航运和重要水能开发河段取水的,应分析取水对航运和水能利用等的影响。在水资源丰沛地区.取水影响范围内累积取水量小于取水河段历年实测较小流量的10%,或累积取水量小于多年平均较枯月流量的5%时,可简化取水影响论证内容。预测地下水取水产生的地下水位变化及影响范围,重点分析取水对含水岩组结构、地下水循环条件以及地表水产汇流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取水对所在区域主要含水岩组具有显著影响时,应定量评价项目建设与运行取水对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取水可能引发环境地质问题时,应根据取水工程和所在区域环境地质状况进行专题分析,其要求如下:a)在泉域范围内取用地下水,应分析对泉水流量和地下水水位的影响3b)在铁路、高速公路、防洪设施等国家重要工程毗邻地区取用地下水,应在建设项目地质灾害评估基础上分析地下水开采的影响。9对取水产生的水资源及水文情势不利影响.应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6.2.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应分析取水导致水资源和水文情势改变,对水生态系统水资源补给与排泄关系、重要生境水文过程变化以及重要水域生态和敏感生态的影响,必要时应专题开展论证工作。分析取水对河流多年平均流较、典型设计保证率流较及生态流较(水位)的影响。对于生态脆弱地区,应分析取水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其要求如下: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及生态水量敏感区域的项目取水,应分析取水对河流基本生态需水量和目标生态需水较的影响;在生态脆弱地区建设集中或大规模开发地下水的工程.应分析取水对区域水生或旱生植被的影响;在生态敏感区或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应分析取水诱发水土流失和土地次生沙漠化的可能性,并预测取水对敏感区生态问题的发展趋势。提出减缓取水对水生态影响的对策,并对其对策的有效性和实施可行性进行分析。6.3. 对其它用水户的影响根据取水影响分析.明确因建设项目取水而受到影响的其他用水户。分析项目取水对其他用水户合法权益的影响,造成量化损失的需进行损失估算或核算。针对项目对其他用水户影响,明确需进一步釆取的减缓措施,涉及影响损失的应提出补偿方案建议。提出的减缓措施应有可行性与有效性评价,措施方案应进行投资估算,并提出项目措施相关资金的落实要求。已建取(供)水工程改变供水任务和供水目标的,应开展取水任务调整的影响论证,提出针对原用水户补偿方案建议.并附支撑性文件。6.4. 结论

第七章退水影响分析在建设项目退水量以及退水主要污染物核定的基础上,论证建设项目退水对水资源、水功能和水生态影响,论证对其他用水户用水权益影响,提出消除或减缓建设项目退水不利影响的补救或补偿方案建议。应分析建设项目退水的受纳水域内已建、在建和已批准拟建项目退水的叠加与累积影响。对于建设项目退水条件复杂和退水污染风险突出的,应分析非正常工况影响与事故风险,提出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要求。项目地表退水对地下水质产生影响时,应分析地表水与地下水补给和排放关系,论证建设项目退水对地下水的影响。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应按照SL 525要求,分析退水影响。应绘制退水影响范围内水功能区划图,给出项目退水坐标,注明已建、在建和已批椎拟建的入河排污口、取水口位置。7.1. 退水方案7.2. 退水影响分析项目退水的主要和较不利影响时段,预测并判定退水影响范围,退水影响的主要水功能区及敏感保护对象。根据建设项目退水量、主要特征污染物类型与浓度,分析退水对受纳水域水功能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分析预测退水影响范围内项目退水对受纳水域的叠加与累积影响.分析退水规模、退水污染负荷和退水方式是否符合水域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等管理要求。分析项目退水主要化学、物理和生物影响因素对水域功能的主要影响范围、影响时段和影响程度,预测退水受纳水域的主要水功能区不同设计水量条件下的水质影响与变化。未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的水域,应根据GB/T 25173的要求核算纳污能力.并进行影响论证。分析项目不利影响的时段及流量保证率条件,预测项目退水对纳污水体的影响,计算不同时段纳污及下游影响水功能区的水质超标和混合水域,预测水质影响的变化。建设项目退水排入污水处理厂或市政污水管网的,应按下列情况分别进行退水影响论证:a)退水排入污水处理厂的,应根据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处理能力、处理工艺和项目退水的污染物类型和污染负荷.分析论证退水方案可行性,并附污水处理厂同意接纳建设项目退水的文件或协议;b)项目退水拟依托污水处理厂处理,但受污水处理厂负荷和排水控制,不能满足项目退水处理及入河排污控制要求的.应进行项目退水方案调整并开展影响论证;c)退水排入城镇污水管网且下游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退水水质应符合CJ 343要求,且应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处理能力和处理工艺,分析论证退水方案的可行性,并附污水处理厂同意接纳建设项目退水的文件或协议;d)项目退水排入城镇污水管网且下游未设置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退水水质应符合CJ 343要求,并开展包括项目退水的城镇污水的累积影响论证。对使用已有入河排污口的,应对项目的扩大排污量进行分析论证,并应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的入河排污口的登记或设置同意文件。对不向厂区外退水的工业项目,应结合污水处理工艺和回用流程分析.论证实现不退水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分析突发事故情况下的退水影响风险,并提出对策与措施。当项目退水形成污染混合区域时.应采用水质模型计算分析退水对水域功能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当退水存在重金属、有毒、有机污染和生物污染风险时,应专题论证有关特征污染物对受纳水体,尤其是对水源地的影响范围与程度,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措施。根据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分析建设项目退水的可行性,提出污染物入河排放较控制要求。

第八章水资源保护措施针对建设项目的用水工艺和过程,从项目取、用、耗、退水等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项目节水减污与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措施。根据节水用水要求,提出加强建设项目内部用水管理的具体措施。根据取水和退水影响,提出减缓和控制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对水功能影响的水资源保护措施。8.1. 水资源节约措施列出采用的用水节水技术和设备等节水措施清单(表).并提出设计、施工、投产的工作安排。建设项目应当制定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措施,改建、扩建项目应提出整个项目的节水措施方案和配套节水设施。针对建设项目设计的用水工艺、用水过程等,结合项目主要用水和耗水单元、主要工艺和循环水单元与系统的用水、耗水、节水指标.提出建设项目污水处理回用措施(设施)的具体内容、要求等。明确提出建设项目应建立节水“三同时"(节水减污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和“四到位”(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制度落实的具体措施。根据建设项目用水特点,按照GB/T 12452,提出建设项目定期开展水平衡的具体要求。

8.2. 保护措施按照水功能区管理的要求,结合项目入河污染物控制总量,提出建设项目应采取的节水减排、污染控制的具体措施。对于有较小下泄流量和生态流量要求的建设项目,应提出**下泄较小流量和生态流量的具体措施。有退水风险的建设项目.应提出水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重点明确项目非正常工况的水资源保护工程措施,事故风险的工程预防与控制措施。对地下水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应制定地下水水位与水质动态监测方案.并针对地下水取水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提出可行的地下水保护方案或措施。根据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和水域生态保护要求,提出建设项目入河排污口设置应采取的水资源保护措施。8.3. 管理措施应根据GB 24789.GB/T 28714要求.提出取用水计量器具配备要求和定期开展水量平衡的要求,并制定取水、用水、退水水量与水质监测方案。建设项目应当建立完善的三级计量体系.提岀用水节水统计报表制度、三级计量等具体措施.并附计量器具配备图。根据建设项目取用水管理要求,提出以月为单位制定取用水计划、加强用退水量统计等具体的项目计划用水管理措施。建设项目应建立用水管理体系、节约用水管理制度、取退水计量监测、用水统计数据报送制度。明确提出建设项目取水、退水水量与水质监测等数据的存档管理要求.明确用水节水统计报表上报制度的具体措施。结合项目取水、退水等特点,提出建设项目对取水工程设计、退排水工程和计员等具体要求。

第九章影响其他用水户权益的补偿方案

第十章水资源论证结论应在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分析基础上.根据建设项目用水合理性、取水水源可靠性、取水和退水影响以及相应的补救措施及补偿方案等方面的论证,综合评价建设项目取水的可行性和应满足的前提条件,提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结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提出建设项目取水不可行的结论:a)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和较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的;b)不符合主体功能区和水功能区管理要求的3c)不符合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水较分配方案(协议)或者用水总量控制要求;d)取水和退水可能引发重大水事 的;e)对水资源、水生态系统可能造成重大不可逆影响的;f)对饮用水源地等敏感保护对象造成明显不利影响或潜在威胁的。建设项目取水或退水对水资源、水生态等造成重大影响,且难以采取补救措施的,应调整取水或退水方案。10.1. 取用水的合理性10.2. 取水水源的可靠性与可行性10.3. 取用水对水资源状况和其他取用水户的影响10.4. 退水影响及水资源保护措施10.5. 建议附件1 区域水文地质图附件2 项目选址意见

致力于水资源开发技术咨询、水土保持方案、水资源论证、排污口论证、防洪评价、生态红线论证。具备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测、水资源论证资质的专业**高新企业。



http://u866.cc

产品推荐

Development, design, production and sales in one of th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您是第3177134位访客
版权所有 ©2024-11-22 黔ICP备19010237号-12

中能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 八方资源网 免责声明 管理员入口 网站地图